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英语学院学术沙龙继续推出“学术沙龙·教师科研论文系列分享”活动。本期将推荐英语学院王琴副教授的科研学术论文,促进学术交流,共享学术智慧。让我们品读研究成果,碰撞学术思想,共创新知。
作者学术简介
王琴,副教授,博士毕业于美国波士顿大学语言发展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发展与习得、外语教育。曾任波士顿大学文理学院讲师,美国BBN科技公司机器翻译项目培训师,国际TESOL会员。自2003年任教于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历任第三、第四教研室主任,现任意大利恩纳“科雷”大学孔子学院院长。近年在CSSCI等各类期刊发表语言教学类论文十余篇,国家级出版社出版教材一部,其它语言教学类图书四部,主持参与相关研究项目8项。
![](/__local/F/00/09/507F4B603E7075FC50BF2184DDB_90A2FD53_CBF88.png)
论文中(英)文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在真实的内容语言融合课堂中,元语言反馈对第三人称屈折词素隐性知识发展的作用。来自中国某大学60名英语专业学生参加了为期 14 周的形式聚焦交际任务。前测、后测和长时延迟后测结果表明,内容语言融合教学中的元语言反馈能有效促进语法隐性知识的发展,并且这种效果在20周后得以保持。科恩效应量(Cohen’s d)显示,在第三人称词素 -s 的习得中,元语言对英语专业学生隐性知识的影响大于对显性知识的影响。研究结果证明,作为显性知识的元语言能够促进语法隐性知识的发展,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是一个知识连续体。本研究为英语课堂的语法教学提供了参考。
![](/__local/4/F2/23/584816871774E0B4A4E544C6992_894B66EC_1A9AA.png)
论文框架内容
1. 研究背景
2. 研究设计
2.1研究问题
2.2受试
2.3目标结构
2.4教学干预
2.5实验程序
2.6测量工具
2.7数据分析
3. 结果
3.1诱导模仿测试
3.2元语言知识测试
4. 讨论
4.1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关系
4.2元语言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影响
4.3内容语言融合课堂环境与语法教学
5.结语
发表论文DOI链接
http://doi.org/10.13564/j.cnki.issn.1672-9382.2020.05.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