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春天里,英语学院学术沙龙即将推出“学术沙龙·教师科研论文系列分享”活动。每期专题将推荐一篇英语学院优秀学者的科研学术论文,促进学术交流,共享学术智慧。让我们品读研究成果,碰撞学术思想,共创新知。(卢焕)
一、学者简介
![](/__local/B/74/E7/E0D9016EAC6C00899E91C2A7F81_611E4022_129CC.jpg)
刘风光,博士,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科研处处长,教育部备案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爱尔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话语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获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省优秀教师、大连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入选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主要研究兴趣包括语用学理论与应用、文体学,重点关注语用学视阈下的文学语篇和政治话语研究。在《现代外语》《外语与外语教学》、Language Sciences、Journal of Pragmatics等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项、省级项目和校级项目12项,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3次。
二、论文介绍
题目:小说语篇可读性建构与不礼貌策略研究
摘要:可读性是小说的生命,也是小说创作的最高追求。与自然言语交际相比,小说语篇为增强可读性,所蕴含的不礼貌现象更加多维复杂。本研究以关系联结(Kádár & Zhang,2019)为视角,通过对小说语篇实例的描述和分析,深入挖掘在人物-人物、叙述者-受述者、读者-作者多层对话结构中,不同不礼貌策略在小说语篇可读性建构中的作用,提出二者互动分析模式,进而探索文学语篇阐析的新路径。研究发现,在小说语篇不同交际层面增强可读性的不礼貌策略凸显不同的表现形式:刻画人物-人物间冲突情节,如采取转换语码、抛出禁忌话题或使用詈语等不礼貌策略,可以激化小说矛盾,推动情节进展,丰满人物性格,增强可读性;制造叙述者-受述者间理解障碍,如通过非正常时序叙述、冗长或过简叙述等不礼貌策略,增强可读性;引发作者-读者间想象空间,如通过副文本特征、语言风格特征等不礼貌策略为读者设置各种阅读“障碍”或“空白”,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增强可读性。此外,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实现作者与读者的关系联结是小说语篇建构中不礼貌策略的深层目标。本研究为文学语篇不礼貌现象理论化探讨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结构框架:
1.引言
2.小说语篇的不礼貌研究
3.小说语篇的不礼貌与可读性的内在关系
3.1小说语篇的不礼貌
3.2小说语篇可读性
3.3小说语篇中的关系联结
4.小说语篇可读性建构与不礼貌策略的运用
4.1刻画人物-人物间的冲突情节增加可读性
4.2 制造叙述者-受述者间理解障碍增加可读性
4.3 引发作者-读者间的想象空间增加可读性
5.结论
![](/__local/2/4D/91/7881C384A1B8CA9A46F2052757E_3602C4B7_1B6B9.jpg)
三、论文链接
http://doi.org/10.13458/j.cnki.flatt.004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