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至2日,由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与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共同主办的“全球视域下的族裔文学:第六届族裔文学国际研讨会”在大连外国语大学举行。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1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微信图片_20190604213515.jpg](/__local/B/51/5C/62ADCBE67166FF847F079C1790A_EF531F68_C6B5.jpg?e=.jpg)
![微信图片_20190604213519.jpg](/__local/E/F0/92/129D91F3F7C8B71D269F3428309_90AFCCD9_A195.jpg?e=.jpg)
大连外国语大学常俊跃副校长出席1日的开幕式并致辞。常俊跃副校长代表学校师生欢迎莅临本次研讨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并结合本次大会主题对我校学科、专业整体建设特色及成绩进行了介绍,并指出此次研讨会对于族裔文学研究国际交流和学术合作的意义。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罗良功教授阐述了本次研讨会主旨,表达了对本次研讨会的良好祝愿。
![微信图片_20190604213522.jpg](/__local/F/6C/3C/F10E2526DD0913211E2B649D393_77AD8043_D8AE.jpg?e=.jpg)
![微信图片_20190604213526.jpg](/__local/7/3C/B5/65524DAFEE14B52B91C311D7DCE_7E18B4E0_12573.jpg?e=.jpg)
![微信图片_20190604213529.jpg](/__local/2/71/59/4D099E279F674A0CE3FC02A2255_AE3A5085_AE63.jpg?e=.jpg)
![微信图片_20190604213533.jpg](/__local/8/33/AF/DA6ED1A9CAB497141576ACEFAC5_BD586454_9337.jpg?e=.jpg)
12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围绕“全球视域下的族裔文学”议题,结合该领域学术前沿和热点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其中美国诗歌学会会长、来自圣地亚哥州立大学陈美琳教授以诗歌朗诵的形式阐释了美籍华裔美学的涵义;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非裔文学研究专家赫尔曼·毕弗斯教授在21世纪语境下解读了洛林·汉斯伯里的《西德尼·布鲁斯坦窗上的标志》中有关种族、性别、阶级等戏剧观念的学术价值;华中师范大学罗良功教授探讨了非裔跨国社区的文学特征与文化角色;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劳瑞·雷米教授重新解读了非裔美国诗歌中的关于“复兴”一词的定义;上海师范大学朱振武教授解读了非洲英语文学中流散谱系的相关问题;我校英语学院王卉教授从身份建构视角解读了小说《拉拉》中的英国二代黑人移民的种族忧郁症。暨南大学蒲若茜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郭英剑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周敏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方幸福教授、何卫华教授、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劳瑞·雷米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徐彬教授以及我校王绍平教授等担任了大会的主持人和评议人。
![微信图片_20190604213537.jpg](/__local/D/CC/C0/25603618C5EBD5D74EB4C6FE701_1DBF1EDC_1CCD0.jpg?e=.jpg)
本次会议同时设置了5场小组研讨和两场研究生论坛,与会代表们开展了多视角、深层次的专题研讨。各小组评议人对代表们的分享给出交流意见,提出了学术建议。
闭幕式上,大连外国语大学科研处处长刘风光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她由衷地感谢与会专家学者分享各自在族裔文学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并指出这些前沿视角有效地拓宽了族裔文学的研究视野和思路,推动了研究方法的创新。
![微信图片_20190604213541.jpg](/__local/9/6C/AE/92370419AC0CF0762892B832CC8_BC9DB3E4_19B82.jpg?e=.jpg)
本次国际研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赢得了国内外参会专家的一致好评,为族裔文学研究国际交流和学术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本次会议对提升我校族裔文学研究学界影响力、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推进高层次学术研究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曲涛)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