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生态+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深化对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认知,英语学院“蓝屿绿舟”大连生态先锋队于大连地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自然馆寻踪,筑牢生态认知根基
为夯实“生态+文旅”调研的理论基础,构建专业知识坐标系,“蓝屿绿舟”大连生态先锋队首站走进大连自然博物馆。





小南村探路,解码绿旅融合实践
旅顺口区小南村以“党建+生态+文旅”为特色,是乡村生态振兴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典型样本。“蓝屿绿舟”大连生态先锋队此行旨在探寻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的路径,剖析绿旅融合的现实挑战。团队首先走访党建展厅,通过村史资料与党建成果,梳理“生态立村”的转型轨迹,观察蝴蝶标本如何成为生态产业发展的生动注脚;随后实地考察蝶谷乐园、动物栖息区、松树山堡垒等区域,记录中小学生研学、亲子家庭体验、银发群体休闲等多元场景,感受“红绿交织”的蝶旅图景。



同时,团队也敏锐捕捉到其发展中的阵痛:夏季蚊虫问题、设施维护滞后、山道被草木侵占等生态保护与旅游体验的失衡现象,以及村民外迁带来的归属感课题。通过与丁经理交流、实地观察记录,团队深入理解了乡村绿旅融合的复杂性,既看到生态振兴的活力,也认识到平衡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性,展现了团队善于发现问题、深入思考的调研能力。


泰达环保行,叩问绿色发展支撑
大连泰达环保公司作为东北首座垃圾焚烧发电厂,以“变废为宝”的科技力量诠释着城市环保的重要性。“蓝屿绿舟”大连生态先锋队到访此处,旨在探究生态保护的城市支撑体系,理解“绿旅融合”的深层保障。


团队参观了垃圾从进厂、焚烧发电到渣灰回收的全流程,通过监控屏与展区数据,直观感受其年处理垃圾54.75万吨、发电1.9亿度的环保效能;同时,“日垃圾堆积堪比珠峰”“塑料降解需百年”等警示数据,让成员深刻认识到城市环保对乡村生态旅游的托举作用。此次实践让团队明白,乡村“绿旅融合”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城市环保体系的坚实支撑,生态保护是贯穿城乡发展的主线,体现了团队立足全局、系统思考的生态视野。



从大连自然博物馆的知识积淀,到旅顺小南村的实践探索,再到大连泰达环保公司的系统认知,“蓝屿绿舟”大连生态先锋队以严谨的调研态度、敏锐的观察视角和系统的思维方式,勾勒出“生态+”发展的立体图景。团队既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又善于从细节中挖掘问题,更能立足城乡关联思考长远发展,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关注生态、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这些实践不仅深化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解,更揭示出乡村振兴与城市发展同源共生的生态逻辑——“唯有城乡协同守护生态本底,才能让绿色发展理念落地生根”。“蓝屿绿舟”大连生态先锋队以青春之力探索生态担当的实践路径,为推动“绿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青年视角,也让生态保护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萌芽,助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