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晓溪博士应我院邀请,通过腾讯会议平台为我院全体教职工做了题为“重大疫情背景下的师生关系及其调节方式”的线上讲座。本次讲座由英语学院院长吕春媚、党委副书记梁若冰主持。
李晓溪博士首先介绍了人们在疫情背景下经历警戒反应期、抵抗期、疲劳期的持续性应激的发展过程。随后,李晓溪博士向与会教师详细描述了重压之下教师的心理表现,并通过分析研究生自杀身亡等案例揭示出社会上现存的师生关系异化现象。基于背景分析,李晓溪博士继而从学生、教师、 师生交往三个维度对师生关系异化的原因进行了解读。李晓溪博士表示导致此问题的因素主要有学生期望与教师本身之间存在一定偏差、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以及师生之间互动不良。最后,李晓溪博士向与会教师介绍了调节此类问题的方法:首先,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了解教师的角色,帮助其调整对教师的期望偏差。其次,教师要从自身出发,正确认识教师职业倦怠问题,通过行为转移法等有效方式对教师角色寄予合理的期望,以期缓解职业倦怠。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赋予良好的期望,践行适宜的行为,实施民主的管理等方法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交往关系。
讲座最后,梁书记对李晓溪博士带来的讲座表示了感谢,并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梁书记表示,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既是对教师职业的尊重,也是对教育事业的负责,希望我院教师无论从线上还是线下都能和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本次讲座内容深刻,意义深远,为我院教师如何在重大疫情背景下处理与调节师生关系提供了有效的思路与灵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指导作用。
主讲人简介
李晓溪,女,1984年出生,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高级心理行为训练师。2013年于辽宁师范大学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2016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万层次”。国际行为发展研究会(ISSBD)会员。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研究。目前已主持并参与完成了省级以上科研立项6项,出版著作3部,在《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科学进展》等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主讲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文字 | 程昕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