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7日至8日,由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与国际符号学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emiotic Studies)联合主办的“2025年符号学国际研讨会”(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Semiotics Symposium 2025)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隆重召开。来自全球11个国家的16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符号学研究的前沿议题。

本次研讨会的召集人为我校启航学者讲座教授、国际语言与文化符号学中心主任余红兵教授。英语学院国际语言与文化符号学中心刘晓晖教授、石文瑞博士,东北亚语言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柴宜林以及英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任祚庥、史文清参加了此次会议。


本次以“理想生活的符号学: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探索”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开创性地拓展了符号学研究范式,引领了学科发展的新方向。在主旨发言环节,刘晓晖教授与石文瑞博士分别主持了著名汉学家Thomas Michael教授和韩国外国语大学李允熙(Yunhee Lee)教授的主旨发言。


在专题研讨环节中,柴宜林和任祚庥分别就《事件域认知模型视域下谢默斯·希尼中晚期诗歌会话含义解读》《城市记忆书写与他者多维重塑——汉学家韩南〈风月梦〉译介研究》为题宣读了论文。


我院国际语言与文化符号学中心团队在为期两天的学术会议中参与了大会主旨报告及专题研讨,并与多位国际知名学者就符号学前沿课题展开深入对话,促成多项学术共识。此次参会展示了学院在符号学研究领域的部分成果,建立的国际学术网络将为后续学术研究合作提供重要平台。